乾清宫中哪位嫔妃曾居住于此
1、乾清宫并非妃嫔居所,而是皇帝的寝宫。作为故宫内廷的正殿,乾清宫是皇帝日常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2、乾清宫在内廷建筑中占据首要地位,明代有14位皇帝以及清代的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都曾以此为寝宫。它与乾清门共同构成了雍正朝以前的政治中心。此外,乾清宫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停灵之地,无论皇帝在何处去世,其灵柩都会在此停放。宫内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自雍正皇帝开始,背后藏有秘密建储匣。雍正皇帝鉴于皇子间争夺皇位的激烈斗争,采取了秘密立储的方法,即在皇帝生前不公开立太子,而是秘密写下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另一份封在建储匣内,置于“正大光明”匾后。皇帝去世后,将匾后的文书与皇帝身边的文书对照,核实后册立新君。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均依此制度登基。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即同治皇帝,而同治和光绪皇帝均无后嗣,这种秘密立储制度才逐渐失去意义。
3、皇帝每日会到乾清宫阅读记录前代皇帝言论和教导的“圣训”,一些重要的接见和召对也在此举行。在举行重大典礼前,皇帝会从这里出宫。无论皇帝在何处去世,其灵柩都会在乾清宫停放数日,以示“寿终正寝”。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世袭,皇帝在位时会选定自己的继承人立为太子,称为“皇储”,皇帝去世后由太子继承皇位。历朝历代普遍实行“立嫡立长”的原则,即立皇后所生的长子为太子。若皇后无子,则依次立妃嫔所生之子。还有一种情况是“兄终弟及”,即当皇帝无子时,由皇帝的弟弟继承皇位,若无亲兄弟,则依血缘亲疏由堂兄弟继位。例如,明代崇祯皇帝朱由检继承其兄天启皇帝朱由校,嘉靖皇帝朱厚继承其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公开确立太子往往导致皇子间为储位之争而明争暗斗,甚至骨肉相残。此外,“立嫡立长”制度在确立皇位继承人时缺乏选择,许多不具备治国才能的人登上皇位,有的甚至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