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的来历及习俗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而设立的。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是中国青年节。以下是青年节的由来和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奥林匹克等国家的胜利和失败而告终。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了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中华民国出席了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决定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的各种特权。民国代表实际上已经准备签署和批准一项丧失主权、羞辱国家的条约。消息传来,全国震怒,大家震怒。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开始啦。
发生: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行进。他们呼吁各界人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采取行动捍卫中国领土和主权。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罢工示威,得到各阶层工人的支持和支持。在全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解除“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命令巴黎代表拒绝签约。
成立: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年轻学生举行了一场巨大的游行示威,以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侵略中国,最终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开始。1949年,政务院每年5月4日正式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