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潮流文化现象
俄罗斯的疆域横跨欧亚两大洲,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特色。
在文化事业方面,俄罗斯一直给予高度重视。该国不仅大量出版图书和报刊,还建立了众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及俱乐部等公共文化设施。对于博物馆内的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俄罗斯也十分重视保护工作,并且积极扩建或新建博物馆。按照专业领域划分,俄罗斯的博物馆种类繁多,包括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各专业博物馆以及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其中一些著名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俄罗斯中央革命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和中央海军博物馆等;而在较大的艺术馆中,莫斯科科列季亚克夫国家绘画陈列馆颇具规模。
俄罗斯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从普希金、莱蒙托夫到果戈里、别林斯基,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以及肖洛霍夫,这些大文豪和作家的名字为世界所熟知。俄罗斯美术同样有着深厚的底蕴,其绘画历史源远流长,涌现出像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和克拉姆斯科伊这样的著名艺术大师。此外,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都展现出鲜明的民族气质,充满了奔放豪迈的气息。戏剧艺术也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裁和形式丰富多样。戏剧最早出现在宫廷之中,到了19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果戈理的作品如《钦差大臣》等社会戏剧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值得一提的是,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被誉为“俄罗斯戏剧之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坛众多戏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马戏团在俄罗斯也备受欢迎,团员们训练有素,技艺精湛。而俄罗斯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卓越,实用装饰艺术涵盖了金属、兽骨和石头的艺术加工,还有木雕、木雕壁画、刺绣、带花纹的纺织品和花边编织等。其中最有名的工艺品当属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盘等木制品。
简而言之,俄罗斯文化具有“中间性”、“兼容性”、“两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作为亚欧大陆上的巨人,它既是东方眼中的西方,又是西方眼中的东方。俄罗斯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帝俄时代(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统一国家)、苏俄时代直到如今的俄罗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俄罗斯这个相对后起的民族在欧亚大陆上受到了来自多个方向的文化影响,这也使得它在文化抉择上常常面临困难。东西方概念的长期存在,给占据着亚欧两块大陆的俄罗斯提出了一个难题:俄罗斯文化究竟属于东方还是西方?因此,俄罗斯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来回摇摆,从而形成了“中间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自17世纪以来,特别是彼得大帝推行西化改革之后,俄罗斯逐步通过改革走向强盛。19—20世纪的俄罗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在这个时期,国家精神生活的发展迅速,年轻文明所塑造的美学价值观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古老的欧洲文化,使俄罗斯在欧洲民族之林占据了一席之地。从有着西欧血统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到苏联解体期间,俄罗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领导人将其描绘成代表着社会各阶层利益并成为全球共产主义坚实后盾的东方领袖,在意识形态上引领东方。
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中并存着不同文化的基因。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左顾右盼,似乎象征着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的独特之处。俄罗斯民族性格呈现出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国家观念,主张专制主义,另一方面又渴望自由,有时表现出无政府主义的状态;既崇尚暴力,近乎残忍,又善良温和、富有同情心;信守教规教义的同时不断寻找真理;灵魂中既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个人意识,又充满集体主义精神。几乎每一位思想家都曾提到俄罗斯民族性格中两极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东西方两股历史潮流相互碰撞,欧亚文明相互交融,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和两极性。在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中,科学和教育等领域体现出极具西方传统的理性精神,而在宗教和文艺等领域则表现出被视为东方特征的神秘主义和感性至上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