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寒假生活总结:千字回顾与深度反思
寒假虽然只有30多天,既不算长也不算短,许多大学生选择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无论是真心助人、外出打工、体验生活,还是留在家中陪伴父母,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总有一股温暖的情感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动。无论哪种情感,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我所在的城市每年都有相关部门招募义工为社区服务。今年市残联计划举办新春联欢会,参与者全是残疾人,组织工作相当复杂,因此需要十多名义工协助。出于锻炼自己和帮助他人的愿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为期15天的义工活动。
原本以为义工工作轻松,但现实却截然不同。由于参与者都是残疾人,有的看不见,有的听不见,有的无法行走,组织他们排练非常困难。我们首先要学会与他们沟通,比如学习手语以便与聋哑人交流。接着,我们要帮助他们排练,协助他们上台、递道具等。工作非常繁忙,常常一天下来筋疲力尽。然而,我们所有义工都感到快乐,因为我们与残疾人心灵相通,大家互相鼓励,氛围非常融洽。
这次义工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未来我还会利用假期继续参与社区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本以为放假后可以睡懒觉,但一回到家,父亲就告诉我附近一家包装厂需要杂工,建议我去试试。起初我并不情愿,堂堂大学生怎么能做杂工?但父命难违,只好去了。
每天工作8小时,上午8点到12点,下午1点半到5点半。我的工作内容很杂,比如捆绳子、搬箱子等。有时两边都需要帮忙,忙得不可开交。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天下来却非常累人。春节时有7天假期,我在家除了吃就是睡,觉得无聊。渐渐地,我发现虽然工作辛苦,但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与人相处、合作,以及如何高效完成任务。
我工作了16天,拿到了500元的工资。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赚钱,心里美滋滋的。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易。虽然我不是大手大脚的学生,但看到身边许多同学随意消费,心里不免感慨。如果是自己辛苦挣来的钱,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像我一样,舍不得乱花。
假期里感到无聊,便想着利用春节前的时间写对联卖,打发时间。虽然父母反对,但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对联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哪里买材料更便宜,如何配制金水等。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学问。一切就绪后,我在街上摆摊卖对联。起初有些不好意思,但后来逐渐习惯了。刚开始生意冷清,心里有些紧张,但渐渐地,看热闹的人多了,生意也好了起来。虽然只卖了三天,但我忙得不亦乐乎。平日里不起眼的小商贩,其实都是市场交易的高手,相比之下,我们大学生显得逊色多了。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对生活的感受不是靠想象,而是靠实践得来的。这些东西,哪怕读三遍《人性的弱点》也无法体会。如果当初听从父母的劝告,我可能会错过这笔宝贵的“财富”。
我认为,只要觉得值得去做,就不要有太多顾虑。付出总会有回报!
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回到熟悉的环境时,只有一个感受——回家的感觉真好!
闻到香喷喷的煲汤,我忍不住想打开锅盖,这时听到楼上有急促的脚步声,转眼间,父亲站在我旁边说:“这个你不会开,我来。”看着父亲,我心想,他一定是听到我的脚步声,知道我进了厨房。
看到母亲每天忙碌工作,还要帮我洗衣服,心里很愧疚。于是,我主动洗衣服,想减轻她的负担。没想到,母亲走过来说:“这衣服你洗不干净,我来吧。”
在家看电视也是一种享受。每当我啃水果时,父亲总是坐在一旁削水果,说:“这个水果不是这样削的,我来。”
听说学校开学后要举办工艺品比赛,模型是关键,于是我拿起工具在家里忙活。父亲看到后微笑着说:“还是我来吧。”于是,他又接手了。
这些小事,我真的不会做吗?当然会!但我没有拒绝,因为我知道,这些“理由”只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接受他们的关爱是最好的选择。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未来我们也要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关爱他们。
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