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门与乾清宫在建筑风格和功能用途上的差异
1、乾清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制度,并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行了重修。乾清门外是一个横向的广场,南北宽度为50米,东西长度为200米。广场的北侧中央是乾清门,东侧是内左门,西侧是内右门。内左门外的东侧宫墙下,设有蒙古王公及九卿的值房;内右门外的西侧宫墙下,则是军机处等值房。广场的两端,东侧是景运门,西侧是隆宗门;景运门内的南侧是奏事待漏所,隆宗门内的南侧是军机章京值房。广场的南侧中央是保和殿的后陛,以及后左门和后右门。这个广场宽阔平坦,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也是紫禁城内东西方向的主要通道。
2、乾清宫是故宫内廷的正殿,属于内廷后三宫之一。宫殿面阔9间,进深5间,高度为20米,采用黄琉璃重檐庑殿顶。乾清宫最初建于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多次火灾而重建,现存建筑为1798年所建。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后来也成为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每逢节日,这里都会举行家族宴会。皇帝驾崩后,灵柩会停放在此殿。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移宫案”、“红丸案”等事件都发生在乾清宫。乾清宫宝座上方悬挂着“正大光明”匾额,自雍正皇帝之后,这里成为秘密储藏传位诏书的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