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后我国的科技成就?(2018年以来,科技取得了哪些成就?)
于是,两只克隆猴子诞生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的努力,培育出了克隆猴“华中”和“华”,突破了我国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的世界难题,开创了以猕猴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2.马约拉纳任意离子首次在超导块中被发现。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Gao Hongjun和丁红领导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在铁基超导体中观察到Majorana零能量模式Majorana任意离子,有望帮助开发稳定的高容错量子计算机。
3.首次揭示了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由北京大学的江英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的王恩哥教授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获得了水化离子的第一个原子级图像,并发现了其运输中的“神奇数字效应”。这在离子电池、海水淡化、生命科学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4.世界上第一个实时深海科学观测网络建成。中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研究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研究航行后,于2018年2月返航,标志着中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络的建设,连续实时数据为中国气候预报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
5.下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原型机首次登场。去年5月17日,天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展示了中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有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污染、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6.分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去年8月23日,中国破碎中子源项目通过国家批准并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破碎中子源的技术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行列。
7.国产大型水陆两用飞机AG600首次在水上飞行成功。AG600是目前正在研制的世界上最大的两栖飞机,对填补我国应急救援飞机的空白,满足国家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自然灾害防控体系的需要具有划时代意义。
8.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去年9月18日召开的国家审评水稻新品种审评现场会议上,“中科804”脱颖而出。该水稻新品种在产量、品质、耐稻瘟病、耐倒伏等农艺性状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表现,成为我国水稻家的新星。
9.香港珠澳大桥竣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跨度最长、钢结构桥梁最长、海底沉降管隧道,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大的桥梁,创造了一系列“世界最大”的桥梁。
10.北斗导航服务全球。去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并开始全球服务。北斗系统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营,与世界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可为各类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马约拉纳任意离子首次在超导块中被发现。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Gao Hongjun和丁红领导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在铁基超导体中观察到Majorana零能量模式Majorana任意离子,有望帮助开发稳定的高容错量子计算机。
3.首次揭示了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由北京大学的江英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的王恩哥教授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获得了水化离子的第一个原子级图像,并发现了其运输中的“神奇数字效应”。这在离子电池、海水淡化、生命科学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4.世界上第一个实时深海科学观测网络建成。中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研究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研究航行后,于2018年2月返航,标志着中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络的建设,连续实时数据为中国气候预报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
5.下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原型机首次登场。去年5月17日,天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展示了中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有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污染、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6.分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去年8月23日,中国破碎中子源项目通过国家批准并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破碎中子源的技术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行列。
7.国产大型水陆两用飞机AG600首次在水上飞行成功。AG600是目前正在研制的世界上最大的两栖飞机,对填补我国应急救援飞机的空白,满足国家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自然灾害防控体系的需要具有划时代意义。
8.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去年9月18日召开的国家审评水稻新品种审评现场会议上,“中科804”脱颖而出。该水稻新品种在产量、品质、耐稻瘟病、耐倒伏等农艺性状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表现,成为我国水稻家的新星。
9.香港珠澳大桥竣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跨度最长、钢结构桥梁最长、海底沉降管隧道,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大的桥梁,创造了一系列“世界最大”的桥梁。
10.北斗导航服务全球。去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并开始全球服务。北斗系统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营,与世界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可为各类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