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饮食常识

蛇养殖与护理方法(蛇的饲养和护理方法)

栏目:饮食常识 时间:2023-05-23

1、蛇是肉食性的,喜欢吃蚯蚓蜈蚣、小型鱼类鸟类老鼠等活的动物。人工喂食的食物有大鼠、大鼠、青蛙蟾蜍泥鳅鳗鱼等。食物一个月3~4次左右,主要根据蛇的种类年龄性别身体大小不同吃的量也不同。每次喂食时观察采食状况,调整下一次喂食的时间和量。要说蛇吃多少,比如金龟子,每年4月到11月,平均每月给青蛙老鼠蟾蜍等1只喂食1.5公斤以上。具备一定规模的饲养场,必须考虑食物的供应地,确保。青蛙、鱼和芬奇都有季节性,而实验动物大鼠、大鼠和鼹鼠一年四季都会提供。养殖蚯蚓(泰平2号等)和昆虫(甲虫、甲虫等)也是丰富食物来源。另外,蛇根据生长发育阶段不同饵料个体大小种类不同,所以需要有计划地供给。蛇农场的管理需要严格制度,如定期的饲料喂养供水制度防疫卫生制度、活动观察制度产品的收获加工保管制度等。要科学好记录,认真填写生产卡和表格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生产水平

2、蛇的饲养管理。非繁殖期,按性别群、年龄群分群饲养。这样可以减少蛇之间的咬合和残食。虽然也有杀戮严重的蛇,但当然与饲养管理密切关系。繁殖期,设置一定的隔离空间,雄性和雌性一起,只为了交尾而制作繁殖群。种蛇在成群播种之前,必须给予丰富营养,使播种状态良好。在播种期间,为了减少人员伤亡,我们会细心管理。育种后孵卵的母蛇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单独放置在蛇园隔离区内,给予爱吃饵料,保持环境安静,调整卵泡发育条件。生蛋的雌性有保护鸡蛋习性,但是这个时期不吃饭继续消耗体内营养。如果进行人工孵化,雌性可以不守卵快速进食,快速恢复体质。蛇园应该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定期对蛇园、蛇窝进行清扫、检查,及时清除粪便、换土、消毒。园中灌木、杂草的定时修剪;找到死蛇后马上把它除掉。

3、幼蛇饲养管理。幼蛇出壳后,前三天不吃蛋黄囊中的蛋黄作为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蛋黄的吸收消失,活动变得活跃,所以有必要从外面摄取营养。自发性摄食能力较差的幼蛇在开始从外部摄食时,需要给丰富的人工流体饲料,如蛋黄牛奶以人诱导它们进食。之后,陆续可以喂蝌蚪青蛙仔、乳鼠和各种人组合饲料。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给大鼠、大鼠、青蛙蟾蜍等大的饵食动物喂食。

4、蜕皮期是幼蛇饲养的重要阶段。小蛇出生第七天第八天开始第一次蜕皮,第十三天第二次蜕皮。蜕皮时,蛇不吃不动容易被敌害侵犯。刚蜕皮的幼蛇皮肤容易感染病原菌,需要细心注意。某养蛇场将蜕皮前的幼蛇,称为第一生长期;第一次脱皮后第二次脱皮前称为第二生长期;第二蜕皮后称为第三生长期。在蛇饲养场中也有以冬眠的次数来划分成长期的地方根据蛇的不同生长期,应该对食物种类大小的不同要求进行科学的喂食。

5、越冬休业期的饲养管理。每年冬天,蛇都会进入被称为“冬眠”的休眠期。冬眠期间的长度、入蛰、出蛰的时间根据纬度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蛇的安全越冬,是人工饲养蛇重要问题之一,大致分为前期冬眠、后期冬眠三个阶段。为了让蛇安全越冬,首先要调整良好的越冬身体状况。冬眠前的一个多月,要供应足够多样的食物,使蛇增加肥胖度,抗寒,提高抗病能力;越冬的蛇窝要建在日照好、通风好、排水好的地方根据冬季冻土层的厚度,蛇窝内的温度保持在5~10C,相对湿度保持在50~90%。冬眠期间定期检查蛇窝,驱除老鼠蝎子敌人。但是,冬眠中对蛇的干涉要控制在最小限度

6、冬眠后蛇类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易患病,养蛇场是每年蛇死亡率较高时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需要加强春季防疫卫生注意早春防寒,对病弱的蛇进行人工护理,给予良好饵料,让越冬后的蛇进食,尽快恢复。

阅读:119次

百科问答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