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
重阳节始于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西汉时期,并在唐后期蓬勃发展。有关重阳节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经典《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到了魏晋时期,节日气氛越来越浓,受到文人墨客的吟唱。到了唐朝,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从那以后,一直持续到历代。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9月9日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把九定为阳数。9月9日,因为是二九重,所以被称为重阳。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有长寿、健康、长寿的意思。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在古代,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秋晒、赏菊等活动。流传至今,又增添了敬老的内涵,在重阳享受宴会(举行敬老宴会),感谢敬老。
重阳、除夕、清明节,中原又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祖师节。九数字有长寿的意义,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9月9日定为敬老日,倡导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氛围。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