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什么时候上灯何时落灯(元宵佳节上灯的来历)
元宵节是新年春节以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佳节,是新春第一个满月盛典。元宵节的时候,大家可以吃汤圆。元宵节赏灯笼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唐代已经盛行,但在民间风俗中,元宵节赏灯笼也有灯笼点灯和落灯的要求。我们一起查一下吧。
根据故时的民间风俗,元宵节期间,正月十三会逐渐捆上花灯、挂彩灯,即“上灯”,正月十八则会落下彩灯收起来,即“落灯”。自古以来就有“正月十三点灯,吃圆。正月十八落灯,吃面”的谚语。落灯标志着元宵节结束,大家也要正式上班学习。此外,正月14为“考灯”,正月15元宵节当天为“正灯”,正月17为“熄灯”。在元宵节,你可以看灯笼看灯笼,不仅是庆祝节日,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精心策划的花灯节持续几天,构成了点灯降灯的传统风俗。
元宵节点灯是什么意思。
元宵佳节上灯本身就是逐渐上灯、挂到4灯,喻意辟邪化灾、祈福平安、燃灯表佛。元宵佳节正月十五的节日习俗是闹花灯,因此每家都要在正月十三逐渐扎花灯,并在这一天在灶具下示范点处理好的灯,称之为“点灶灯”,因此正月十三这一天被称作“灯口”之日。故时南通市,也有北京老字号都在正月十三上灯、打灯。北京老字号的年禧童谣有“十一嚷叽叽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打灯,十四灯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