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征和风俗习惯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惊蛰节气是其中独特的节令,都是越来越受欢迎的节令,此时的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又有很多风土人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一般打小人、吃梨。
1、气象变化特性:一般每年3月5日或6日,气温上升迅速萌发春雷,根据一般的气侯规律性,惊蛰节气前后全国各地气温已开始变暖,降水增多,不少地区早已进入耕作。除东北地区、西方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景外,我国多个地区的平均温度已上升到0℃左右,东北地区日均气温3-6℃,临江江南一带8℃以上,西北和华南已超过10-15℃,早已成为温暖的春色。
2、物候现象特性:惊蛰节气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叫,三候鹰变成鸽子。”已经进入了季节春天,桃花红了,梨花白了,山雀叫了,燕飞来的季节。根据一般的气侯规律性,惊蛰节气前后全国各地气温已开始变暖,降水量增多,不少地区早已进入耕作。让在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醒来的话,过冬的幼虫也开始卵化。毋庸置疑,惊蛰是体现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日。
3、农活特性:我国人民群众历来高度重视惊蛰节气,把他视为耕作的一天。唐诗宋词有星星。“小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孙家闲了几天,耕地随后开始。”。此时,华北地区冬麦逐渐长青发育,土壤层仍冻融循环交替,及时耕地是降低水分流失的主要对策。
1、祭奠白虎
我国民间故事白虎是口角、是非之王,每年这一天出来觅食、张口吃人,犯的都是这几年内,经常让恶邪奸险小人遭遇自己的称霸方,阻碍你将来的发展趋势,造成万般的不情愿。大家为了保护自己,从惊蛰节气之日开始祭奠白虎。祭奠白虎是指祭奠拿着纸做成的白老虎,缩颈乌龟一般都是淡黄色的黑色图案,嘴角画着一对牙齿。祭礼时,要用肉猪血喂食,以免吃饱后恶语伤人。再把猪肉抹在缩头乌龟的嘴上,把它装满水油,不要张嘴说人是非。
2、惊蛰吃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