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唐代大流行黄梅采茶歌,经过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民间戏曲的雏形。黄梅戏,又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也是安徽省四大优秀剧种之一,与庐剧、徽剧、泗州剧并驾齐驱。黄梅戏来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黄梅地区采茶调。清末传入安徽省怀宁县等邻近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安庆方言唱念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戏剧。曾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歌唱简单流畅,抒情活跃,表现力丰富。表演简单细腻,真活泼。它成为解释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安庆为中心,向中国扩展。著名黄梅戏有《告经承》、《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