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什么节日 为什么农历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即每年农历12月初八,又称“宝贝节”、“佛成道节”、“得道会”等。为佛家纪念“释迦摩尼佛”成道节日,后来又成为民俗节日。关于“腊八节”的由来,自古就有很多传奇,其中最早的传说是,远古五帝之一的颛项氏的三个儿子去世后,专门做励鬼来吓唬孩子,这种励鬼因为怕被小红豆打,所以有“赤小豆除鬼”的说法据说从那以后到了腊月的初八,就开始用红豆煮粥了。
“蜡烛者,继也。”(《隋书·礼仪志》)「蜡」最初有新旧交替的意思,其次,「蜡者同猎」指的是田猎获野兽,拜祖拜神,「蜡」指的是从「肉」旁,通过肉展开「冬祭」。“蜡者,逐瘟迎春”,以干货祭神称为蜡祭,所以蜡祭之月是腊月。“蜡节”又称“蜡节”、“蜡节”,是蜡八节的古老前身。与佛教的“佛成道节”合为一体以前,原本是中国古代年末举行的祭祀性节日,君主和人民都参加。
除了煮比较普遍的腊八粥、浸泡腊八大蒜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腊八节习俗。有些地方可以让果树吃腊八粥或白米饭。腊八初八那天,先用斧头在树身上砍两次,然后把腊八粥和白米饭涂成刚切好的木迹。“吃凉”也是一些地区的腊八节习俗。腊月初七的晚上,家里为孩子们结了一层冰,在冰冷的水中放入胡萝卜、萝卜切碎的各种鲜花,用香菜做成绿叶,摆在室外的窗户上。如果第二天早上冰上结了一小块,就意味着明年麦子丰收。此外,腊八这一天的冰特别奇妙,人们认为即使吃了它,一年之内也不会肚子痛。当然,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但它体现了人们对大学生挑战杯和身心健康的幸福期望。